是首位來到中國的商業攝影師。1860年,義大利人費利斯·比特 (Felice Beato) 帶來了濕版攝影,他是首位捕獲紫禁城畫面的攝影師。他的活動範圍以香港、廣州、天津、北京為主。早期錄影機及格式卡式錄影機的歷史大體上跟著錄影帶紀錄的歷史而發展。Ampex在1956年推出了第一款取得市場成功的磁帶錄影機。它使用兩英寸(5.1厘米)的磁帶,被稱為2" Quadruplex格式。由於高達50000美元的價位,只有電視網以及最大的私人電視台才能買得起2" Quadruplex錄影機。索尼在1963年針對商務、醫療、航空和教育用途推出了第一種reel-to-reelVTR錄影機。索尼在1964年推出的CV-2000型是世界上第一款針對家庭應用的VTR。Ampex和RCA也隨之在1965年針對家庭消費市場推出了他們自己的價位在1000美元以下的reel-to-reel黑白VTR。索尼U-matic索尼U-matic早期機1967年手提式AMPEX 2 ZOLL卡式錄影帶的發展伴隨著消費品中卡式取代非封裝盤式系統的過程而發展:在1963年出現了小型音訊盒和傻瓜相機膠捲盒以及1966年出現了Super 8家庭電影盒。索尼在1969年10月展示了一種卡式錄影帶的原型,然後在1970年3月與其它七家合作製造商一起開發了一個工業標準。這樣,1971年9月在東京展示的索尼U-matic系統是世界上第一個商業化的卡式錄影帶格式。它的磁帶盒類似於後來的VHS盒的放大版本,使用3/4英寸(1.9厘米)磁帶,有最大90分鐘的播放時間。



第一款能夠將預先錄好的大眾喜歡的電影用於出租的卡式錄影機。同飛利浦的VCR格式一樣,方形的Cartivision盒在也有兩個使用半英寸寬的磁帶的捲軸,但它能夠記錄114分鐘。它使用一種原始的視訊壓縮方式來做到這一點,僅僅記錄三分之一的視訊場然後播放三次。諸如桂河大橋和誰來晚餐等主要電影的錄影帶可以在零售商處通過目錄索取,錄影帶使用包裹郵差送到客戶,客戶看完之後再還到零售商那裡。其它關於體育運動、旅行、藝術和手冊方面的錄影帶則用來銷售。可以購買一個可選的黑白照相機製作家庭影片。Catrivision1972年6月首次面世,在美國主要通過Sears和Montgomery Ward百貨公司銷售。十三個月的慘澹銷售之後人們放棄它。後來,人們發現放在一個倉庫中的Cartivision錄影帶已經碎裂。1970年代後期:大眾市場的成功直到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晚期,當歐洲和日本公司開發了帶有更加精確的電子計時器和更長的錄製時間的先進機器之後,VCR才開始成為一種大宗消費品。到1980年,市面上存在三種相互競爭的不同的、物理上不兼容的磁帶盒技術標準。VHS vs. Betamax:格式大戰Kaseta wideo w systemie Beta ubt.jpeg兩種主要的標準是索尼的Betamax(也稱作Betacord或Beta)和JVC的VHS,它們在最初乃至最終的格式大戰中為了產品銷售而奮力拚殺。Betamax是在1975年11月第一次上市的,許多人批評它的技術過於複雜。然而,與之競爭的VHS格式(1976年9月面市)吹噓更長的錄製時間,更容易得到,尤其是在租賃市場。VHS開始領先,隨著更多的VHS錄影機投入應用,就有了更多的VHS電影。網路效應最終將Betamax擠出了消費市場。(一種相關的稱為Betacam的系統在高品質的專業記錄設備中仍有應用,現在它也正在被數位磁帶格式所替代。)人們總結了各種各樣的原因解釋Beta格式的失敗:一些解釋認為因為VHS提供了Beta兩倍長記錄時間 --最初的Beta格式僅限於一小時,但是這很快就被長為兩小時的Beta II版所代替。Beta I在1978年登陸歐洲的時候就已經過時了。